• 首页
  • 人格类型
  • 性格百科
  • 我要测试
  • 联系客服
全部 基础入门 职业发展 个人成长 人际关系
首页>性格百科>基础入门

MBTI的缘起与理论背景

佚名

2024-07-18

mbti免费测试

MBTI的制作者是上世纪美国的两位杰出的女性:凯瑟琳·布里格斯(Katharine · Briggs)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·布里格斯·迈尔斯(Isabel · Briggs · Myers)。母女二人并非专业的心理学家,而是资深的心理学爱好者。 MBTI的发展背景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,世界多起战乱,人心惶惶不安,许多人因为不了解彼此而产生许多矛盾与冲突,Briggs母女希望透过一种方式,让彼此能了解彼此,降低分歧与误解,进而消弭战争。


在这样伟大的愿景下,Briggs母女接触到卡尔·荣格(Carl Jung)在1923年的《类型心理学》《Psychological Types》英文版,Jung相信,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许多差异皆非偶然,而是源于每个人「与生俱来的天赋」即「倾向」。

16型人格.png


Jung提出了构成性格的3种基本要素,每一种要素都有对立的两极:

涉及大脑活动中能量和注意力的分配(外向Extrovert和内向Introvert)

涉及获取讯息(实感Sensing和直觉Intuition)

涉及做出决定(思考Thinking和情感Feeling)

然而Jung提出的3个二分法维度上的倾向有着动态模式,标示着个人的优势功能与劣势功能,为了辨别Jung在论述性格类型时提到的动态模式,Briggs母女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: 「判断(Judging)—认知(Perceiving)」—— 作为第4个二分法维度,用以表达每个人生活方式和适应外在世界倾向,而他们增加的新维度,让性格动态变得更容易判断,因而可以清楚知道一个人的优势功能、第二功能、第三功能以及劣势功能,所以才会有今天此四个轴向,所分成的十六种类型。


因此MBTI在此时空背景下,逐渐被发展出来,而它也遵循Jung的理念,成为一套为每个人的「倾向」做分类的工具,当每个人理解了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后,就能理解自己思考与行为的表现模式,也能改善自己的劣势或调整自己与人互动的方式。

想了解MBTI整个测验的七十年历史,包括测验的改版过程,请看以下的发展历史:

发展历史

1913年,瑞士心理学家C. G. Jung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,揭开了现代性格类型研究的序幕。

1921年,Jung发表《心理类型学》(德文版);1923年H. G. Baynes将其译为英文,并由纽约的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mpany出版。该书是公认的现代性格类型理论的奠基之作。

1942年,美国的Katherine C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在Jung理论的基础上,开发了MBTI的第一张量表——量表A。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,Isabel母女希望通过MBTI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,从而避免战争。

1957年,MBTI升级到量表D,增设“词对问题”。

1962年,MBTI由新泽西普林斯顿的教育测试服务机构(ETS)出版,但ETS规定它只能被用于研究领域。同年,Isabel Briggs Myers出版了她的研究手册,这是有关MBTI的第一个正式文献。她还应邀在美国心理学学会发言,标志着MBTI获得了当时心理学界的正式认可。

1962~1970年,MBTI升级到量表E,开始关注性格类型的性别差异。

1972年,“心理类型应用中心”(CAPT)在佛罗里达大学成立,它保存有心理类型研究所需的主要材料,并于1975年发起了第一次“类型测量学会议”。

1975年,咨询心理学出版社(CPP)成为MBTI的正式出版者;MBTI在专业圈内得到进一步普及,并且第一次获准为普通大众提供服务。

1977~1978年,MBTI升级到量表K;开发出“MBTI第二步”(StepⅡ),把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分为5个子维度,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计分程序产生结果——“扩展解释报告”(EIR)——大大提升了性格类型评估的精度和深度。

1979年,心理类型学学会(APT)在CAPT会议上诞生。它的宗旨是促进MBTI的专业化和标准化,鼓励各种类型学派的多样化发展。

1998年,在量表研究中引入“项目特征曲线”(ICC),进一步加强了MBTI评估的科学性。同年,MBTI升级到量表M,这也是目前使用中的MBTI的最新版本。

2001年,思维公司成为中国地区首家获得正式授权的MBTI认证培训中心,标志着MBTI开始进入中国市场。
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